12/31/2006

2006最後的揮擊


在2006最後ㄧ次站上打擊練習場的我,現在正懷著雙肩酸痛的我,才能體會到詹偉雄寫的「球手之美學」,裡面所闡述的點點。

在書上寫著,投手球速九十英哩,這顆直徑二又四分之三的二縫線皮球,打者拿著三十三盎司重、三十五英吋長的白臘木球棒,必須在球出手的零點一秒就決定揮擊,再以球棒前端三分之一,四又二分之一英吋寬的「甜蜜點」接合球兒另一個四分之三直徑的甜蜜點,用身體的扭力拉成一道飛行的弧線。

而當我面對只有球速120的同時,遲鈍的揮動那球場共用的鋁棒,緩慢的用手臂帶動超過三十吋的腰部,頓點式的轉動至腳踝的旋轉,猛力一揮卻只能產生觸碰空氣軌跡的氣動。一連十球,從開始的猛力揮擊到最後八九球的慢動作,更會讓人覺得打擊真是需要天份與技術。

不過當眼睛習慣速度軌跡時,再選擇面對著球速110公里,還可以勉強跟上節奏,享受揮擊小小的樂趣。在另一個球道上也可以面對著九宮格,用著虛弱的下盤,投出那不堪入目糟糕的拋物線,在九宮格外孤獨落地。

不過回到最初的原點,一個單純揮擊與投球瞬間的快感,都會想到小學呼朋引伴的在農田中用最簡單的壘包,進行著最快樂的球賽。從小的確實擊中球心的快感到現在只求心情的抒發,更會覺得年紀一點一滴像是脂肪般的在身上附著著,隨著一分一秒接近著2007,也許這就是歲月的痕跡吧!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